郭铁英
汉族,出生于1982.2.21,副研究员,西南农业大学生物细胞学硕士研究生,营救领域咖啡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主要科研成果: 1.2013年:云南省外国专家局2013年度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咖啡新品种(种质)及扦插繁殖技术的引进》(YN2013012),项目主持人。 2.2014—2016年:云南省科技厅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咖啡新品种推广和精品咖啡认证研发与种植示范》(2014DC022),项目主持人。 3.2014—2017年: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云南咖啡锈病病理学及持久抗性品种创新合作研究》(2014DFG32400),参与,项目联系人及抗锈病植株筛选。 4.2017年-2021年:第十六批云南省科技厅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017HB126); 5.2009年至今: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咖啡种质资源保护》(15RZZY-03),参与,资源调查及资源圃维护。 参与选育品种: 全国热带品种审定委员会:卡蒂姆7963,德热132,德热3号;云南省新品种德热296、德热48-1、德热38,德热063。 发表文章及参编书籍: 1.郭铁英,白学慧,肖兵等.非抗锈咖啡品种适应性研究[J].热带农业科技,2017,(01):33-38. 2.郭铁英,周华,张洪波等.云南小粒种咖啡良种繁育技术[J].热带农业科技,2013,(02):20-22. 3.郭铁英,张洪波,周华等.咖啡中的绿原酸[J].中国热带农业,2012,(06):32-34. 4.林兴文,郭铁英,张丽萍等.咖啡焙炒与风味品质的形成[J].中国热带农业,2014,(03):25-27. 5.周华、郭铁英,咖啡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M].云南大学出版社:1-119. 6.李学俊,小粒种咖啡栽培与初加工[M].云南大学出版社:18-25. 7.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十二五”期间第一批热带南亚热带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48-49和155-157. 奖励: 2010年德宏州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环境、品种及农艺措施对云南小粒种咖啡主要栽培种咖啡质量影响及其杯品质量评价研究;2012年德宏州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咖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研究;2014年云南省科技特派员;2016年德宏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德宏胡椒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郭铁英
0.00
汉族,出生于1982.2.21,副研究员,西南农业大学生物细胞学硕士研究生,营救领域咖啡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主要科研成果: 1.2013年:云南省外国专家局2013年度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咖啡新品种(种质)及扦插繁殖技术的引进》(YN2013012),项目主持人。 2.2014—2016年:云南省科技厅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咖啡新品种推广和精品咖啡认证研发与种植示范》(2014DC022),项目主持人。 3.2014—2017年: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云南咖啡锈病病理学及持久抗性品种创新合作研究》(2014DFG32400),参与,项目联系人及抗锈病植株筛选。 4.2017年-2021年:第十六批云南省科技厅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017HB126); 5.2009年至今: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咖啡种质资源保护》(15RZZY-03),参与,资源调查及资源圃维护。 参与选育品种: 全国热带品种审定委员会:卡蒂姆7963,德热132,德热3号;云南省新品种德热296、德热48-1、德热38,德热063。 发表文章及参编书籍: 1.郭铁英,白学慧,肖兵等.非抗锈咖啡品种适应性研究[J].热带农业科技,2017,(01):33-38. 2.郭铁英,周华,张洪波等.云南小粒种咖啡良种繁育技术[J].热带农业科技,2013,(02):20-22. 3.郭铁英,张洪波,周华等.咖啡中的绿原酸[J].中国热带农业,2012,(06):32-34. 4.林兴文,郭铁英,张丽萍等.咖啡焙炒与风味品质的形成[J].中国热带农业,2014,(03):25-27. 5.周华、郭铁英,咖啡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M].云南大学出版社:1-119. 6.李学俊,小粒种咖啡栽培与初加工[M].云南大学出版社:18-25. 7.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十二五”期间第一批热带南亚热带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48-49和155-157. 奖励: 2010年德宏州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环境、品种及农艺措施对云南小粒种咖啡主要栽培种咖啡质量影响及其杯品质量评价研究;2012年德宏州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咖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研究;2014年云南省科技特派员;2016年德宏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德宏胡椒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